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商業週刊:30歲後,為什麼人生這麼辛苦?


「人生的派對,在三十歲結束。」
一位詩人為華麗的二十代尾聲寫下如此冷哼般的悼詞。用悲傷的輓歌,哀悼曾經奔放熱情、意氣風發的大學時代,並且難過世俗生活即將到來。
三十歲過後,將經歷一段非常困苦的時期。因為詩人所說「派對結束,趕快醒悟!」的恫嚇並不是危言聳聽。只要去書店轉一圈,你會發現以三十歲為題的書不計其數,足以證明三十代比起人生中的任何一個十年都還要辛苦與孤單。
我在大學裡接觸到二十多歲年輕人,雖然他們也都不想變老,卻相當期待三十歲的到來。只因為這個年紀應該已經工作、結婚了,從某種角度來看,人生似乎變得安定了。這麼說來,三十歲理應比二十歲更好才對,但三十歲卻還是羨慕二十歲的美好。
是什麼導致三十歲與三十歲以後的人生如此辛苦?
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於「我們就要蛻變成大人了」。
什麼時候,我們算是大人?
在撰寫本書時,我詢問過許多學生以及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你是大人了?」,大部分人會回答:「我覺得自己還不是」。我又問:「那你認為要到什麼時候才算大人呢?」得到的答案不是「我還不知道」,就是「現在還不是」。老實說,就連寫下這些話的我,也不禁反問自己:「那我又是個純粹的大人嗎?」
究竟什麼時候我們才算是大人呢?現在的我們,已經是大人了嗎?
所謂的「大人」,也許並不是年齡、婚姻、投票權、個人收入、稅金等達到某種條件時的「狀態」;應該說它是在徬徨時也能夠認清自己,並逐漸走向成熟的「過程」更為恰當。
大人的三重困境
我們必須習慣
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卻沒有紅綠燈的事實。
——海明威
假設進入職場的你已經結婚,並且育有一個正在上幼稚園的女兒。突然發現今晚的行程表有重疊,遇到下列情況,你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
公司的行程:
從國外來的重要客戶想要與擔任業務負責人的你見面。他是公司的頭號大客戶,因為明天就要回國了,所以只能約在今天晚上。而這個業務一直由你全權負責,只有你能應對這次會面。
家人的行程:
今晚是女兒第一次參加幼稚園的才藝表演,而且還是擔任話劇的主角,她已經懇求你多次了,希望你去看她的表演。由於公務繁忙,總是抽不出時間陪女兒的你,確實也早已許諾說她這次一定會去。
自己的行程:
你年輕時奉為偶像的搖滾樂團今晚將開演唱會,他們陪伴你度過了有歡笑也有淚水的青春歲月。這個樂團已經好久沒有演藝活動了,並且表示這是最後演出,之後將解散。你早早就預購了門票,卻險些忘記演唱會的時間就在今晚。
那麼,今晚你會去哪裡呢?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種假設太過極端。但對於在工作上擔任要職,並結婚成家的人來說,現實生活中還真的會碰到類似這樣的艱難選擇呢。事業、家庭,以及個人,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容易調和,如果為這樣的關係命名,可以稱為「三重困境」,即成年人的三難。
每個人在面對事業、家庭、自身的價值觀各不相同,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所下的抉擇會因人而異。不過,在我們國家,比起自己,更多的人會選擇家庭;比起家庭,更多的人會選擇事業。尤其是對於工作多年的人來說,往往會毫不猶豫地把工作放在第一優先。為了事業成功而放棄一切的浮士德式做法,在我看來,最後內心必將空虛。深愛家庭的人,可能會優先選擇家人,但在工作至上的社會裡,如果高喊「家庭第一」的話,很有可能會在公司被貼上「無能者」的標籤。想要選擇自己的行程就更不用說了,一定會被公司和家人雙雙指責為「只顧自己的利己主義者」。
所以,最不可能的選項就是去看演唱會吧。儘管演唱會可能會位居「欲望」名單的榜首,但是真正做此選擇的人卻是少之又少。為什麼一般人會先放棄這個選項呢?因為委屈的只有自己,只要自己不糾結,問題就能解決;但,如果是放棄客戶的應酬或女兒的表演,就會受到對方的指責。因此,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比起自己最想要的選項,往往會傾向於受到責備最少的選項。
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成年人的角色都很難扮演,最傷心的還是「自己」。
成年人的雜耍
小學三年級的男孩,問整天工作且週末也不休息的爸爸:「爸爸你一天能賺多少錢呢?」
爸爸不在意地答道:「問這個幹嘛?一天也就能賺30塊錢吧。」
一個月後的星期六早上,男孩叫住了準備出門工作的爸爸。
「爸爸,等一下,我想雇用你一天,可以嗎?」
男孩從口袋裡掏出了兩張20元紙鈔,放到了爸爸的手中。為了這40塊錢,這一個月來,男孩省下了自己的午餐費,每天中午只吃兩個包子。他把其中30塊拿來買下爸爸的一天,剩下的10塊錢則用來買公園門票和爸爸的便當。
這是很久以前中國《北京新聞》上刊登的真實故事,讀完之後,我的胸口像是被什麼堵住了似的。一個是為了家中生計連週末都在工作的父親,一個是為了跟爸爸去公園玩一天而「雇用爸爸」的兒子。當接過兒子從一個月內的飯錢中省出來的40塊錢,那位父親的心情究竟是如何呢?
面對工作和家庭,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平衡。千萬不要陷入把自己搞得很累的困境,而是要努力成為既能忠於事業,又能忠於家庭的「了不起的大人」。在聽從別人召喚的「利他主義」和隨心所欲的「利己主義」拔河中,維持著平穩的柔韌性,這不正是成年人的試煉嗎?
所謂的人生,就是一場把事業、家庭、自我,以及一切未知變數都處理妥當的表演。在雜耍中,最重要的是不能為了抓住一顆球,而把其他的球都掉了。任誰都無法一次抓住所有的球,因此,必須及時拖住每顆球,並且努力維持彼此的平衡。為了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只有完善的分配,才能夠游刃有餘地打理好一切。
人生就是一場走唱表演,處理完一件事,緊接著又要面對另外一件事。不要因為一顆球掉到地上就彎腰去撿,當你彎下身的時候,下一顆飛來的球又會掉了。
開頭的問題
如果是我遇到這個問題,最後可能會演變成這種局面──
首先,為了讓女兒知道我來過,我會先去觀看她的才藝表演。結果遇到下班尖峰時刻,在路上塞車了,但表演已經開始。怒氣沖沖的妻子發了短訊,告訴我不用去了。這時候,我突然想起還要去見客戶,於是趕緊把車掉頭,到了約定的地點,發現客戶早已離去。心想既然事已至此,那麼,就去看演唱會吧,或許還能聽到安可曲。匆忙趕到演唱會現場後,迎面而來的正是散場的人潮......
光是這樣想就讓人覺得難過,但,這就是成年人的孤獨啊!
若你是聰明人,應該會這樣做吧──
和客戶約在離女兒表演場所不遠的地方見面。跟客戶表示,非常想把自己的家人介紹給他,然後帶著他一起去表演現場。與妻子、女兒碰面後,說明自己無法看到最後,送上禮物及道歉的紙條。向客戶表達謝意,並且感謝他的赴約,提出自己專程預定了演唱會門票,邀他一同前往。看完演唱會之後,和客戶喝幾杯啤酒放鬆一下,順便聊聊業務方面的事情。把對自己最重要的家人介紹給客戶,還去看了以後再也沒有機會看到的樂團表演,這樣一來,雙方的關係肯定會拉近許多,談起生意也能有更好的進展,不是嗎?
你我都是普通人,擁有一般的智慧,但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千奇百怪,又有誰能保證在每次的權衡和抉擇中,都能如此優雅轉身呢?
沒有陌生人,只有還未認識的朋友
「能見到你真是太好了!隔了這麼久,大家還能聚在一起,真是太好了!以後不時來聚會吧。」
畢業之後,一群大學社團的朋友首次相聚。在2000年的時候,這個社團就解散了,而且從創團到現在沒有聚會過。經過當時社團副社長的不停奔波,終於把前後三年級的學長學弟們都聚在一起了。我從大學畢業已25年了,看到大家的神韻、講話的語氣依舊,好像時間帶走的只有容貌而已。大家彼此喊著以前的綽號,氣氛好不熱鬧。散場前,我們還說好以後每隔兩到三個月就要聚會一次。然而三個月之後,我收到了這樣的訊息:「原定於五月舉辦的聚會取消。」
這可是我們早早就約定好下次聚會的時間,結果由於參加的人數太少,只好把時間往後延。而我剛好那一天有事,本來就不會過去,只是那些為了參加聚會而特地把時間空出來的朋友們,不就很鬱悶嗎?難道大人就是這樣,想去的聚會去不了,不想去的聚會卻不得不去。
而我在高中時一起辦校刊的朋友們,到現在都還有保持聯絡。我們每一年會辦一次聚會,時間定在每年的一月底。這個聚會的出席率一直都很高,或許是一年只聚一次,大家都不願意錯過,總是準時參加,以便瞭解彼此的近況。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好像一年一次的聚會已是最大極限。現在,不為任何目的只是想要見面,一年一次相約,就算是很好的朋友了,想起來還真教人傷感。
人際關係,是踏入社會的第一道難題
當我們踏進社會,最先面臨到的難題就是人際關係。求學時,只要跟合得來的人相處就行;可是進入社會後,便無法如此。我們必須承擔著上司、同事、或甲、或乙的名義,去見「不得不見」的人。想要和別人成為朋友,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直到現在,我依然相信只要以善待人,那種好意會直接傳達給對方知道的。正因為有著宛如傻瓜般的善意,工作氛圍也會變得更友善一些。正當大家都為「沒有一個人值得信任」而冷笑時,只要自己不去附和「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就好了。當自己以善意對待他人時,代表了在工作環境中,至少還有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存在。而且,這種善意是會慢慢被傳染的。
如果一定要我對處理社會人際關係提出忠告的話,那就是:
不要用別人所說的話來做判斷,最好先弄清楚對方想要的是什麼。在公開的場合上,每一句發言、每一個行動,都是為了傳達自己的想法。比起一舉一動,我們更要注意的是行動背後的意圖。因此在職場裡,如果能夠盡快搞懂別人想要什麼,就能很容易理解其為何有此言行,進而更從容地應對各種人際關係。

大家都說,少年時期交往的朋友才是真正的好朋友,因為沒有參雜任何目的,是一段純然無雜質的關係。無論這種關係有多麼純粹,若是無法經常見面、分享彼此的心情,那麼,也只會迸發一時的友情眷戀,卻無法深入。但也會發生好友久別重逢,卻還是想要重溫以前的緊密情感,這可能會適得其反,讓彼此的友誼削減。因為在分開這麼長的時間內,每個人的境遇皆會發生變化,有時越是見面,會發現越是跟自己以前所想的不一樣而痛苦著。
誰說以前認識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成為大人之後,便會開始結交新的朋友,可能是透過各種同好會、俱樂部,要不,就是參加公司內部的社團。結婚之後,就會認識另一半的友人,甚至跟友人的另一半結為好友。成為父母之後,則會開始接觸孩子所在學校、補習班等同學的父母。當然,也會有因為公事而交換名片的點頭之交,但在這些人當中,一定會有幾位是想要與之親近及深交的人。現在,讓我打從心底想要親近的人,並不是遙遠記憶的舊時好友,而是成年之後認識的新朋友。
千萬不要在心中畫地自限,固執地認為以前認識的朋友才是好朋友,而進入社會後認識的只不過是業務往來的合作對象罷了。不論相遇的時間有多晚,只要能夠經常相見、坦誠相對,就能結交到真正的朋友。即使是學生時代的至交,深入接觸的時間也只有三、四年的時間,因此,步入社會後所建立的關係會比學生時代還長呢。
交朋友,並不是以認識的時間而定,應該是彼此之間是以何種目的而交往。只要不是希望能從對方身上獲取什麼利益,而只是單純的見面、聊天,以及交流真實情感,就可以成為朋友。如果你想和誰成為朋友,請先拋開自己的「目的」,單純以一個「人」去接近他/她吧。
試著先對對方敞開心扉,告訴他/她:「我想成為你/妳的朋友。」也許,你的忘年至交還沒出現呢!
給站在人生折返點上的你
我覺得和人生最相似的運動就是馬拉松了。
「人生」,每當想起這個並不輕鬆的字眼,就會記起小時候看過的電影《My Way》。雖然故事內容早已忘記,但一聽到法蘭克.辛納屈的經典曲目,電影中那個苦苦奔跑的男人,和下班時候的自己,就會重疊在一起。
說起馬拉松,無論是一個人要獨自走完42.195公里的路程,心情時而昂揚,時而沮喪,雖然每一刻、每個步伐都是沉重的,但只要一跑起來,就是屬於奔跑者的快樂(Runners' High),經過一連串的努力之後就能品嘗到喜悅的果實,這點跟人生是一樣的。
如果把成為一個大人比喻成馬拉松長跑的話,那麼,從折返點往回跑,又代表著什麼呢?
聽馬拉松運動員說,他們跑得最拼命的時候,就是從折返點往回跑時。
因為這表示著走過的路已經比剩下的長,而使得「有可能跑完全程」的信心大增。雖然從折返點開始的後半段路程跑起來會更費力,卻少了那種茫然的感覺,因為他們已經瞭解哪裡會有曲折,哪裡又會有上坡。
最有趣的是,來時的上坡路,此時也已經變成了下坡路,當初越是吃力的斜坡,如今跑起來越是輕鬆。這讓我想起作家金薰的話:「所有的上坡路與所有的下坡路,最終都會扯平。」
不妨將馬拉松的路程視為人生,當前半段的人生經歷過的逆境越多,那麼,後半段的路程就會走得越輕鬆。所以,一切終究是公平的。
折返點前後,有逆境,也有順境,往返並不是單純的重複,而是再次跑回起點。逆境和順境中包括的含義太多,跑回起點,就像是回歸成「新手」一樣,也像是最初那樣的一無所有,重新開始準備,這也表示在已經走過了一次的路上,也會少一些失誤。
再跑一次已經跑過的路,看似枯燥,實則不然。它將是全新的,你會看到很多當初錯過的風景。詩人高恩曾如此吟誦:
往下走的時候我看到了,
往上爬時不曾看見的
那朵花。
這三行詩,並不是詩的一部分,而是名為《那朵花》詩歌的全文。再沒有任何文章能比得上這短短的二十幾個字更能精闢地道出折返點的含義了。成為大人,即將從人生的折返點上返回,為的就是看到當初飛奔而上時未曾看到的「那朵花」。
為什麼是當初未曾看到的「那朵花」呢?
是當初為了買房而想吃卻吃不到的美食、想穿卻穿不起的華服?還是為了把孩子送入大學而奔波在各補習班而耗費掉的時間?抑或是為了升職、賺錢而離開故鄉的親人?是為了獲得成功而傷害到家人之間的情感?還是為了家庭生計奔波而被埋沒的青春夢想?
我們從中點折回去時才能看到的那朵花,並不是當初未曾實現的那些遺憾,而是我們至今仍擁有的──寶貴的一切。
站在人生的折返點上的你,是否看到屬於你的「那朵花」?是否擁有抓住那珍貴寶物的勇氣呢?一起加油吧!

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跨校網讀 第 9804梯次 得獎作品

學校名稱:國立基隆高中 一年級 114優等
作  者:陳禹廷 
參賽標題:窮的只剩下骨氣
書籍ISBN:9861340483
中文書名:佐賀的超級阿嬤
原文書名:
書籍作者:島田洋七
書籍編譯者:陳寶蓮
出版單位:先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2006年1月19日
版  次:初版
一●相關書訊:
在作者島田洋七八歲那年,本名為德永昭廣,因母親的工作和經濟關係,從 廣島來到了佐賀鄉下的阿嬤家,迎接昭廣的是一間蓬戶甕牖的破爛小茅屋,以及曾帶著昭廣媽媽和另外六位子女渡過那艱困歲月的超級阿嬤!雖然日子真的是窮困到了極點,但是那位超級阿嬤果真「超級」,樂天知命的她總有著神奇而層出不窮的生活妙招,在物質匱乏的歲月裡豐富了昭廣的心靈,家裡也時時刻刻洋溢著笑聲與溫暖。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佐賀的超級阿嬤』七個字就猶如磁鐵般吸附我的眼睛,令我因學業壓力而枯竭的心靈,油然而生出現炙熱的火花,當我看了看這本書的大綱,我想買這本書的欲望已經可使一座水庫潰堤了!著名的作家吳念真還在這本書上寫了推薦序,更堅定我的購買力,於是在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時,我買下了這本令我如痴如醉的書。
 
二●內容摘錄:
有一天,我心血來潮地對外婆說:「阿嬤,我們家雖然窮,以後有錢就好了。」可是外婆卻這樣回答我:「什麼話?窮有兩種,有窮的消沉和窮的開朗。我們家是窮的開朗。而且啊,我們跟最近才變窮的人不一樣,你不用擔心,要有自信。因為我們家的祖先可是世世代代都窮的喔。做有錢人很辛苦的,要吃好東西、要去旅行,忙死了。而且,穿著好衣服走在路上,還要小心不能跌倒。光從這一點來看,窮人一開始就穿著髒衣服,淋了雨、坐在地上、跌倒都無所謂。啊,貧窮真好!」(p.52)
 
三●我的觀點:
賽萬提斯認為:「只有認為自己是幸福的人才能享受到幸福。」現在的人們,因為沒有錢,而覺得自己不幸福,我認為,人們被這種物質欲望束縛的太緊了。錢不夠,不能去那些豪華餐廳吃大餐;不能帶小孩子們一起出國觀光、旅遊;不能買那些名牌包包、服飾、鞋子等等,這些外加的物欲成為現代人認為自己不幸福的藉口。英國詩人拜倫曾說:「愛挑剔的人總是得不到滿足,永遠也不會幸福。」人們為何要把自己滿足的定義只侷限在一時的感官的享受呢?為何不學學超級阿嬤那種對凡事都很容易滿足的生活態度呢?這樣不是很快樂嗎?「人生因多慾而苦」、「物質生活並非生命的全部」,不也是否在說明這道理事長。

現在台灣也是很不景氣,但是有多少個家庭三餐都沒有著落呢?但五個人合吃一碗陽春麵,或許比一個人孤單吃一頓牛排大餐來的幸福呢!我跟本書的作者想法一樣,「改變的不應該是景氣,該改變的是人本身。」就猶如美國詩人惠特曼所說:「當我活著,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是做他的奴隸。」但是有多少個人有著跟惠特曼一樣思想的呢?簞食瓢飲可以使生活剩下單純的快樂精神生活,不是嗎?

「自信就是魅力」,佐賀的超級阿嬤曾說過:「你不用擔心,要有自信。因為我們家的祖先可是世世代代都窮的喔。」有多少人能以非常有信心且滿足的態度來生活呢?佐賀的超級阿嬤比我們許多人還要窮,但為何她那麼有自信心而我們的自信心卻比她少呢?「人生最大的破產就是絕望」,當你沒有自信心時,你就會感受到無比的絕望,那時你才是個窮人,而且是消極的窮人!我非常認同超級阿嬤所講的:「窮有兩種,有窮的消沉和窮的開朗。」窮也可以窮的很開朗啊!就跟超級阿嬤一樣,把窮想像成是一種娛樂,好好享受玩弄它的時光,這樣不是很快樂嗎?著名全球的詩人泰戈爾也說過:「人生猶如一本畫冊,內容如何,端看自己如何描繪。」,如果你把窮以另一個角度來看,卸下了物質欲求,就可以讓自己更無負擔去追求精神心靈的滿足,搞不好你也會陶醉在其中呢!

「沒有過不去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佐賀的超級阿嬤對人生樂觀的態度是我們許多人要學習的地方。超級阿嬤以逆來順受、樂觀包容的態度來面對貧窮,同樣是個『窮』字,超級阿嬤居然用跟平常人不一樣的態度來正面面對它,這正是她厲害且令人佩服的地方啊!

讓我描述一段真實的故事:我的媽媽原本經營一家公司三十幾年,原本都過得很順遂,但在九十五年,因受力霸事件潑及,使已步上軌道的心血,在一夕之間化為烏有,從安居樂業到顛沛流離,我從媽媽身上看到了人生的無常,但她沒有因而被擊倒,她做事還是一樣不遺餘力、樂此不疲,經過歲月的流逝,我又從媽媽身上一一發現了快樂、勇敢、和無比的堅強。媽媽常說「人要活在希望中」,而她有一句話令我印象最深刻:「不管我們過得再怎麼艱辛、困苦,我們也要笑給天看。」但佐賀的超級阿嬤卻說得更犀利,她說:「再艱苦,也要讓老天笑出聲音來。」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能跟她們倆一樣樂觀看待每件事情,那自殺、憂鬱症、及沉淪為非作歹的人,應該都會消失不見吧!捷克作家伏契克所說的一句名言正好符合我的想法:「應該笑著面對生活,不管一切如何。」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詩人莎士比亞曾說:「勤勉是幸福的右手,節儉是幸福的左手,兩者均可致富。」司馬光也曾在訓儉示康裡提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由此可知,勤勉和節儉是人們在面對物質生活的最重要的兩樣利器,而這兩樣都是佐賀的超級阿嬤最充足的東西,雖然她不怎麼富有,但我深信,許多人一定都跟我一樣認同她就是這世上最富有的人。

佐賀的超級阿嬤讓我學到「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幸福並不住在揮霍金幣的房屋底下」、「心的態度及想法可以帶給我們截然不同的人生」……等等。這些信念至今都在我的腦海裡縈繞徘徊。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我以前無法體認的人生的大道理,但更多的是對生命態度的了解與體認。「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讓我們用跟超級阿嬤一樣的人生觀來面對這些不如意事吧!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曾說:「無論多麼不重要的一件事,只要樂在其中,都會獲益無窮。」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不管過的貧窮或富有,人都要活的精采。」
 
四●討論議題:
「做有錢人很辛苦的,要吃好東西、要去旅行,忙死了。而且,穿著好衣服走在路上,還要小心不能跌倒。光從這一點來看,窮人一開始就穿著髒衣服,淋了雨、坐在地上、跌倒都無所謂。啊,貧窮真好!」這是佐賀的超級阿嬤曾對昭廣說的一句話。貧窮一定比富有快樂嗎?難道貧窮人真的沒有任何煩惱嗎?當要繳稅時,窮人不會煩惱嗎?當要繳水電費時,窮人不會煩惱嗎?當小孩要繳學費時,窮人不會煩惱嗎?相反的,富有的人們就不會有這些煩惱。貧窮真的可以活得較自在嗎?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每日小語 - APOCALYPSE

騎著風王,
那聲浪與力道,
十年無異。

我的心跳與信念,
亦不曾改變。

--

你已成人,
有自己的意識。

你可以繼續中傷,
掩飾自己的墮落;
游手好閒的檢視別人,
安慰自己的及時行樂。

我在朝九晚六時,
你在樂不思蜀。

希望你有所進步。
對你來說,
彼此攻訐,
就是最好的方式吧?